最高检:用行动落实 在现场答复
“代表建议答复,不在纸上,在行动中,在现实中。”据介绍,2019年检察工作的重要部署、重大成果,无不凝聚着代表的智慧。最高检办公厅工作人员为记者举例剖析:
——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办理“套路贷”、实施“软暴力”刑事案件及黑恶势力刑事案件中财产处置等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就是检察机关针对俞学文、杨蓉、李长青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黑恶势力处罚力度的建议》《关于构建“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建议》所作的答复。
——最高检会同全国工商联开展服务民营企业专题调研,部署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立案监督和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重点监督纠正以刑事手段插手民营经济纠纷。这些举措,就是对刘华等18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在刑法中平等保护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立法修改的建议》和高子程代表提出的《关于希望检察院警惕侦查权介入经济纠纷,依法切实保护企业家安全的建议》的具体答复。
——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发布《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案件类型、办案程序等作出规定。会同生态环境部等9部委制定《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这些举措,就是对代表呼吁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加大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力度等建议的具体回复。
如何让代表感受到答复意见背后的实践“硬核”?最高检的做法是:用行动落实,在现场答复。
为了办好重点督办建议,5月10日,检察公益诉讼理论研讨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最高检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法、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1个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以及上海、天津等地检察公益诉讼理论研究中心(基地)的研究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检察人员共60余人,专题研究检察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问题。
邀请代表走进检察一线,亲眼看、亲耳听代表建议的落实情况。围绕开展公益诉讼重点督办建议,最高检邀请32个代表团343名代表赴14个省开展检察公益诉讼专题调研活动,代表们对检察工作特别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结果答复与沟通过程并重
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是做好建议办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代表参与感、提升代表满意度的有效方式。
“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介绍,在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严格落实与代表的全程沟通联系机制,注重精准联络、当面反馈、深度沟通,全面提升沟通效果。
“注重精准联络,开展特色沟通”是记者从最高检办公厅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的新思路、新做法。从他们口中,记者听到两个“个性化沟通”的故事。
